:::

5-1 自然環境學程/社團篇-歐鴻祥

教學發表案例4:自然環境學程/社團篇
回首來時路/用健康快樂構築的登山學校
歐鴻祥/台南市社區大學探索山林之美講師

 山是一所學校,登山更是一種與自然互動的全人教育,透過這種深刻的體驗學習,讓心靈更充足、思想更獨立。每個人一生中都一定要有一個階段來閱讀〝山〞這本書,只要你能勇敢面對大自然的考驗與困境,當你回到現實社會,你將更有毅力面對一切,因為山已經幫你鍛鍊使你擁有一個成熟完備的人格了。

藉由爬山獲得健康快樂

五年前,因為緣份來到社大開設跟登山教育有關的課程,在這之前我從事戶外活動的帶隊與訓練已經有數十年了,這是我的興趣、理想與一種使命感。因為能將工作與興趣做結合,每天帶領不同的人遨遊山林,讓大家都能夠更健康快樂,如果能再透過教學將我的理念傳承下去,這會是我今後最想做的事情與對社會的貢獻。因為人總有一天都會老,不能走揹不動的時候,我來到社大之前就極欲轉型,來到社大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也擦出火花,而這五年來我的主軸與理念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就是藉由親近大自然的戶外活動,讓人們獲得建康快樂。

不管課程名字從「體驗大自然」到「探索台灣山林」再到「遊學台灣-登峰造極」,這五年來除了帶出一班又一班喜歡山林的學生,也培養了一批優秀幹部,成立了登山社,放眼整個南台灣的山林都留下了我們許多的足跡,我感謝社大提供我們這樣一個舞台。因為社大是成人學校,也是體制外的學校,更是教室在窗外的學校,而能將這三者結合發揮到淋漓盡致,我們的課程可以說是最完備最成熟的,因為我們可以爬到台灣最高峰、也可以下到最深的溪谷。在科技文明已經到達一個界限,污染與反撲日益嚴重之下,這也是現代人最須要的東西,以往很容易就能獲得的,現在因為各種壓力隨之而來,只有回到山林才能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

不趕時間不搶攻登頂的登山方式

台灣的登山活動,從七○年代的百岳活動至今,有些人一開始就走偏了,業界更有一群人開始喊出「登山學校」的口號。但登山學校雖然立意正確,但就實行面實在是有諸多困難,除了升學主義與家長傳統的觀念難以改變之外,還有政府單位沒有遠見也是一個原因。所以反而在原住民成立的「獵人學校」,反而比較接近跟山林學習的理念,因為原住民是最瞭解山林的人,如果他們不以此來傳承給下一代,就沒有人比他們更適合的了,所以儘管業界喊了那麼多年,但始終淪為口號。

所以目前在社大,我們的課程反而已經開始有一點具備「登山學校」的雛型了,個人力量微薄,但我想只要繼續努力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我們的課不鼓勵人家追逐百岳,因為那是前人制定所留下來的,那是會與時漸近的,而很少人能看出這點,因為我們應該要去思考:「我為什麼要爬山?」還有爬山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即使是爬百岳,我也鼓勵學生放慢腳步去感受大自然給你的一切,而不是慌亂攻頂累積山頭。

進入公共領域的「北大武山野調查」

社大一向也鼓勵多參與公共領域與社區服務,因此我也帶領了學生持續在北大武做「山野調查」,鼓勵學生去做研究跟山友互動。98年上學期終於有這樣一個機會,由我帶領台南市社區大學第一屆進階班的學生,選定北大武做山野調查,調查主題是「登山行為模式」,希望藉由每週六日分組的學員上檜谷山莊廣發問卷並且與山友訪談互動,來了解北大武登山客的登山行為,然後做成統計數據供學術界、登山界與熱愛山林的人參考,進而推廣「無痕山林」的理念,減低登山活動中對山林的衝擊。

所以登山不再是一定要攻頂,也不是上去又下來如此而已。至於為什麼會選定北大武,除了它本身是百岳以外,其實它也可以算是郊山,因為很多屏高過來的山友會選擇一日行只到檜谷,所以就時間而言與郊山無異。也因為它是百岳,也有很多甚至是北部來的山友,會選擇單攻北大武,所以光是這樣一座山就登山模式而言可供研究的主題就很多樣性了。也為了日後更全方位的山野調查,豐富的北大武山區無論就哪一方面來看都是首選。

我感謝學生的熱情

山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別人也看見自己,除了我個人的轉型與提升之外,我想收獲最大的想必是這些同學,因為當他們在觀察別人的登山行為之後,也會去省思自己繼而成長,進階到用「腦」去爬山的境界。而我個人在教學相長之餘,更清楚要如何在社大進行山野教育,然後將學生帶到什麼樣的方向去。登山是我一輩子的志業,很高興在社大遇到這樣一群伙伴,讓我年輕時的浪漫熱情得以傳遞。

這是一種吸引力法則,我最要感謝我的學生,他們年輕、熱情有活力更喜歡大自然,這樣的一群人相聚在一起是一種很難得的緣份,這群可愛的學生,他們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雖然每學期都會像候鳥那樣來來去去,皆因有喜愛山林的共同興趣,最後總會有人選擇留下來共同推廣山林保育與理念。社大不同於一般學校,這裡的學生不但熱情純真,也是來自各界的菁英,尤其是我的課程的學生,這一股力量如果能集結起來,將會為社會、為山林注入一股很大的原動力。


八八風災與原住民共伴

這是這樣在社大開課一路走來,雖然有曾有一些不順遂與風雨,如今也算是熬過來了,我特別感謝登山社幹部的付出,尤其是在去年五十年來最重大的八八風災,我跟幹部們討論之後一致認為是我們該付出的時候了,於是馬上成立了「88水災協助重建委員會」,進入災區義務幫忙。

以下這段是摘自當時計劃書的緣起:

「鑑於莫拉克水災重創南部山地,在88水災未臨之前這些地方都是擁有好山好水的勝地,也是台南市社區大學登山社一臨再臨從事各種戶外活動之區域,同為南部人也是熱愛山林的愛好者,願集結眾人之力幫助災區重建。身為社區大學「探索台灣山林之美」課程的一份子,此舉亦是繼「山野調查」之後再次參與公共議題,也是社大登山社直接回饋鄉里貢獻山林最直接的方式。」

致捐款人的終語與感謝:

「台南市社區大學登山社「88水災協助重建委員會」自8月14日成立以來,在短短的時間承蒙各界踴躍捐輸與人力支援,期間經多次探勘、重建與援助,地點遍及茂林、多納、瑪家、德文、萬山、舊筏灣等地。這些地區都是台南市社區大學登山社與探索山林課程風災前經常造訪之地,基於情感與回饋所以我們選擇為優先與重點重建區域。

在歷經三個多月課程師生與外界結合(荒野保育協會、社大人權班、各界志工等)多次進入災區協助重建之下,我們深信,即使人力、物力、金錢與知名度雖無法與主流救災團體相比,但出自一種想要幫助與回饋當地,這種熱誠的心始終在我們內部迴盪。但也許這當中有些瑕疵或經驗不足的地方,我們仍然很感謝大家的包容與支持,我們也在此得到很多學習的機會,所以不管你是捐款人還是隨同我們進入災區,我們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忙。」

感謝學生豐富了我的生命

就這樣一路走來已經第五年了,今年我計劃將課程系統化,以一年的課程做規劃,學成之後再銜接登山社所辦的活動,經年累月這樣持續下來將會在台灣南部產生很大的影響力,當然這一切的力量都來自我的學生,我只不過是引領他們走一條最正確的路而已。每當我在課堂上看著他們熱忱的交流,在山林溪谷玩得那麼快樂時,不知老之將至矣!

最後,我想對我喜歡大自然的學生們說:「我感謝你們豐富了我的生命,並且透過教學相長讓我也更成長,因為你們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也有你們的專業是我無法企及的,這其中有很多是課堂的學生,最後也站上講台幫我講課。還有我感謝所有認同我的理念與留下來的人,這種純粹是因為興趣與理念,確毫無任何強求與制約關係能在一起最可貴,愛山者必是真情至性之人,帶領最正確的人做最正確的事,將使我永不厭倦,更忘了年齡,我的使命將是帶領這些人,去影響台灣山林,去做傳承與延續,這會是我後半輩子要做的事情。」


:::

線上書籍目錄

展開 | 闔起

搜尋

:::